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2025-10-25  来源:美术与设计学院   点击:

目 录

第一部分:学院简介

第二部分:学院自评结果

1.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

1.1党的领导

1.2思政教育

1.2.1贯彻实施“三全育人”工作

1.2.2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和项目课程建设

1.2.4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严肃处置负面问题

1.3本科地位

1.3.1主抓本科教育、落实“以本为本”

1.3.2推进“四个回归”,全面加强引导激励

1.3.3教学经费投入优先,保障本科教学有序运行

1.4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培养过程

2.1培养方案

2.1.1围绕学校定位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构建人才培养目标

2.1.2培养方案符合国家专业类标准、体现产出导向理念

2.1.3 B2根据专业特点,培养方案设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2.2专业建设

2.2.1 B2专业定位与发展紧紧围绕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3实践教学

2.3.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特色突出

2.3.2 B2学校与企业、行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2.3.3 B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情况及完成质量

2.4课堂教学

2.4.1实施“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

2.4.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情况

2.4.3健全教材管理机构和制度,确保教材选用质量

2.5卓越培养

2.5.1K2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实践效果

2.5.2加强课程体系设计,立足OBE理念,优化结构,提高课程系统性建设

2.5.3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开展教研教改项目建设

2.6创新创业教育

2.6.1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2.6.2立足专业特点和优势,以赛促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2.6.3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及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2.7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7.1专业改进落实上与OBE教育理念仍有一定差距

2.7.2一流专业建设成效不明显

2.7.3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

3.教学资源与利用

3.1设施条件

3.2资源建设

3.2.1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建设及共享情况

3.2.2面向行业企业实际、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教材建设

3.2.3适应“互联网+”课程设施建设及使用效果产业技术发展成果、产学研合作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情况

3.3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4.教师队伍

4.1师德师风

4.1.1严格执行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落实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4.1.2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强化师德师风引领

4.2教学能力

4.2.1B2采取措施,提升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

4.2.2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措施

4.3教学投入

4.3.1教师投入教学、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情况及实施效果

4.3.2发挥高级职称引领教研、推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4.4教师发展

4.4.2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举措与成效

4.4.4B2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4.5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4.5.1教师高水平教研成果不足

4.5.2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缓慢

5.学生发展

5.1理想信念

5.1.1学生理想信念和品德修养

5.1.2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情况

5.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5.2.1B2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独立解决生产、管理和服务中实际问题能力

5.2.2发挥美育平台作用,提高美育服务能力,助力学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5.2.3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情况及育人效果

5.4支持服务

5.4.1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情况

5.4.2学校开展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情况,学业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等配备及师生交流活动专门场所建设情况

5.4.4探索学生成长增值评价,重视学生学习体验、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成效

5.5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5.5.1学生学习主动性及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5.5.2与国(境)外大学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以及国际交流活动开展不足

6.质量保障

6.1质量管理

6.1.1强化管理队伍,明确质量标准

6.1.2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

6.2质量改进

6.2.1围绕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做好教学质量监控

6.2.2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与改进

6.3质量文化

6.3.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营造质量文化氛围

6.3.2坚持及时全面,扎实推进办学信息公开

6.4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7.教学成效

7.1达成度

7.1.1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尚统计、需补充)

7.1.2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建立情况及跟踪评价结果

7.2适应度

7.2.1学院本科生源状况

7.2.2B2毕业生面向学校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企业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

7.3保障度

7.3.1教学经费以及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艺术场馆等资源条件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7.3.2教师的数量、结构、教学水平、产学研用能力、国际视野、教学投入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情况

7.4有效度

7.4.1学院人才培养各环节有序运行情况

7.4.2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情况

7.4.3近五年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十个典型案例及培养经验

7.5满意度

7.5.1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对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需补充)

7.5.2教师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需补充)

7.5.3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需补充)

7.6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第一部分:学院简介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前身为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2003年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需要与艺术系分建独立为美术系。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美术系美术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专业。2016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2018年美术系更名为美术学院,2024年根据学校院系名称调整更名为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现设有美术学、产品设计、服饰与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美术学专业分水墨画、油画、水彩画、版画四个校内专业方向培养,属师范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分皮革工艺产品设计与制作和金属工艺产品设计与制作两个校内专业方向培养,属学院民族特色专业;服饰与服装设计专业主要以民族服装设计与制作为专业方向培养。2013年美术学专业获批本科层次艺术学学位授予权。2015年产品设计、服饰与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四个设计类专业获批本科层次艺术学学位授予权。现在校生757人。

学院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4人,占专任教师9%;副教授 13 人,占专任教师29.5%;讲师 26人,占专任教师59.1%;具有博士学历3人,占专任教师6.8%;硕士学历 33 人,占专任教师75%。教师队伍中在读博士学历 4 人。师资队伍中自治区级优秀教师1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1人;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等各级专业组织成为会员、兼职理事、秘书长26 人。形成了一支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美术创作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团队。

教学行政用房占地面积8200余平,教室53余间,实验室12间,美术馆、非物质文化体验馆1个,北疆民族美术成果创新性转化研究基地1个、教师创新工作室1个,教室、实验室、机房、教学仪器设备能够满足本科生日常校内学习、实训和自主学习需求,具备了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实训实践良好的环境。

当前,全院师生秉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地域性、创新性、实践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坚持守正创新,强基础、重特色、精专业,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创互补”的育人机制,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师生在国内外美术作品展览和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奖,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前后共培养专本科毕业生5000余人,为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部分:学院自评结果

1.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

1.1党的领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围绕学校党委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具体要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院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

1.2思政教育

1.2.1 贯彻实施“三全育人”工作

围绕学校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学院各项工作主线,围绕课程育人实施课程思政,重点实施实践育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利用平台建设实施文化传承创新,开展志愿服务社会提高服务育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改革,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1.2.2 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和项目课程建设

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部等八部门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围绕学校制定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中实现思政育人全覆盖,选派骨干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项目研究。

结合所教课程的专业特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相应赛事,并组织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思政项目,开展课程思政研究。获批校级以上“课程思政”项目8项。

表1关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1

《内蒙古高校美术版画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研究》HMZL-ZD-202105结项

主持校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课题2021

2

民族团结文化资源在中学美术课中的开发与应用,项目编:2021JGH439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2021

3

高校美育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HM-YB-202108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级一般项目2021

4

《国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22464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2022

5

本科高校《国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Y22020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级课程师范课题2022

6

中国近代美术

项目编号:KCSZ-SFKC-2024006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24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美术专业美育与课程思政研究》批准号:NGJGH2024117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2024

8

美术课程中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ZSKJLJ202401

内蒙古高校直属科研项目2024

1.2.4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严肃处置负面问题

学院坚决贯彻执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日常教育引导。通过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等,全面开展师德师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注重监督考核,对师生中出现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问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及时有效严肃处置。

1.3本科地位

1.3.1 主抓本科教育质量、落实“以本为本”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方针和《教育部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围绕《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始终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结合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实际,全面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四位一体”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2 推进“四个回归”,全面加强引导激励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实施校内“专业方向授课模式”,实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实施本科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专业知识、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战问题。通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领域的比赛、展览展出,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立足教师成长、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中开展课堂教学、教研项目建设、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本科教学研究,组织年轻教师开展有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实现教学研究、实践应用的有机统一。利用教学检查,督导听课、集体备课、同行评价、座谈会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教学技能大赛、示范课观摩、作业观摩等形式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学成效显著。

1.3.3 教学经费投入优先保障本科教学有序运行

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主,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优先保障教学需求,教学经费和设备仪器都能够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学院日常教学运行经费情况见表2所示。学院共有教学及科研设备总金额800余万元。

2学院日常教学运行经费情况

序号

学年

学院日常教学经费

金额(元)

学生人数

生均

备注

1

2022.9-2023.7

讲座费、专家费、教室搬迁费、美术用品、巡回展览、耗材费、毕业论文(设计)费、设备购置费、导师经费、专业建设费、实践教学费等

454949.65

814

558.90


2

2023.9-2024.7

讲座费、报刊费、课桌椅、实验耗材费、实习业务费、毕业论文(设计)费、设备购置与维护费、本科生导师工作经费、新生研讨课费、专业课程建设费、实验室建设费、教学改革专项费

298572.06

811

368.15


3

2024.9-2025.7

实验耗材费、讲座录像费、实习业务费、毕业论文(设计)费、教学差旅费、设备购置与维护及图书资料费、本科生导师工作经费、专业建设费、课程建设费、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费、本科生实践创新经费、教学改革专项费

407359

808

504.15


1.4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不够全面,开展不够深入,缺少具有引导性的典型案例性质的精品课程打造不足。相关研究成果在本科教育教学的实施效果不够,缺少高质量思政课题项目。

原因:

围绕思政教育课程教研不够深入,缺少构建符合学院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缺少具体的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应用的研究和措施。课程组合格教学团队坚实不扎实,围绕教学大纲遴选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典型案例投入不足。

改进措施:

(1)结合党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立德树人主渠道建设,继续深入探索“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与专业实践相融合、与服务社会相融合”的思政教育路径。

(2)围绕思政教育设立专项研究,构建符合学院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拿出具体应用措施指导课堂教学。鼓励和扶持教师加强典型课程思政项目申报,提升立项层次。

支撑材料:

1.1党的领导

1.1.1-1 学院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典型案例

1.1.1-2 学院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宣传报道材料

1.2思想教育

1.2.1-1 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1.2.3-1 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相关材料

1.2.3-2 学院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

1.2.4-1 学院2020-2022年度学生违纪情况统计表

1.3本科地位

1.3.1-1 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的会议记录、各级领导听课记录

1.3.2-1 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1.3.2-2 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1.3.2-3 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自评报告

1.3.3-1 学院近三年在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情况

1.3.3-2 学院近三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表格材料

2.培养过程

2.1培养方案

2.1.1 围绕学校定位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构建人才培养目标

紧紧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大学的办学”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办学目标定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北疆民族地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美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教学的优势,结合北疆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产教融合发展等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紧扣社会需求,加大学生通识课程、实践课程、特色课程的建设,结合公共美育、民族美术成果创新转化、非遗传承人培育、工艺美术大师培育、通识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等,推进学校整体的美育建设,助力学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1.2 培养方案符合国标、体现产出导向理念

学院下设5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严格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构建“五育”协同育人模式,依托北疆民族美术成果创新性转化研究基地及民族美术资源,凸显民族性、区域性、应用型?。一年级夯实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二年级主攻专业基础与教育教学技能,三年级分方向全面推进专业方向教学与实习实践,四年级毕业创作、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实施专业方向及小班授课等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就业创业、强理论推进考研考公;积极推进全校美育课程建设,开展美育课程6门,促进学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2.1.3 B2根据专业特点,培养方案设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针对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突出“师范性”和“实践性”,以审美实践、教学实践、技能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必修课程总学时的比例为75.38%,占总学分的比例为62.5%;选修课程总学时的比例为16.36%,占总学分的比例为15%;实践环节学时为216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8.26%,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2.5%。课程内实验实践学分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42.42%。

设计类专业,必修课程总学时的比例为76.49%,占总学分的比例为61.61%;选修课程总学时的比例为18.81%,占总学分的比例为15.48%;实践环节学时为120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4.7%,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2.9%。课程内实验实践学分与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48.6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占比,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以专业学科竞赛、校企合作课题、科研项目进课程等为切入点实施课题制项目制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及认知水平,结合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必修实践环节,确保专业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

2.2 专业建设

2.2.1 B2专业定位与发展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学校位于自治区首府,辐射自治区东西部且紧邻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具有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基础,结合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北疆民族地区文化传承、美育教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学院五个本科专业,针对地方需求,结合实际制定不同的培养领域方向切实夯实应用型培养的目标定位:一是守正创新,基于学科基础和专业特色,立足于民族美术传承、美育建设及区域美术教育师资需求推进美术学专业建设;二是立足区域优势资源、文化旅游产业、商业等发展需求,展开专业的交叉融合、校地校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转型建设;三是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课程建设和学科专业申报工作发挥传统文化赋能产品设计和服装与服设计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助力学校专业转型发展。

2.3 实践教学

2.3.1 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特色突出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学时)比例均接近50%以上,筑构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共同发挥作用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充分发挥实践平台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利用中小学校实习实践基地和各写生实践基地等开展实践教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服务产业、对接就业,形成“产学研合作课程+项目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结合专业领域职业高中、企业和地方政府服务平台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式培养特色显著。三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育人模式,针对学生发展开展专业观摩、作品展出、评奖评优,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领域的赛事和展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等核心竞争力。四是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引入教师相关科研项目,师生展开设计研究与实践,形成“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获批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和项目14项(表3)。

3获批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和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1

美术课程中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ZSKJLJ202401

内蒙古高校直属项目

2

民族团结文化资源在中学美术课中的开发与应用2021JGH439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

3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内蒙古地区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NGHYZ201933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

4

油画实践教学中综合材料的介入与运用ZSKJLJ202403

校级项目

5

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传承保护与创新融合研究、项目编号:ZSQN202310

自治区直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6

《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提高美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路径研究》

校级项目

7

蒙古族《查玛》面具造型工艺研究、HM-ZD-202002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级重点项目

8

北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多元化办途径研究--北疆地区民族工艺创新与成果转化ZLJD2406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9

新时代高校青年美育教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提升ZSQN202321

内蒙古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10

“红色百年内蒙古”大型主题油画、雕塑创作工程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1

新时代内蒙古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中华美学精神;2023ZZB111

自治区社科项目

12

《编结艺术》课程的课件资源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高等院校课件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

13

蒙古族毛毡艺术研究(项目编号:NJZC17218)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14

毕业设计(美术创作)

自治区一流课程2021

2.3.2 B2 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学院根据每个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教育实习、见习、专业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数量充足稳定,能够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实习实践要求。一是例如与新城区教育局、回民区教育局、赤峰市巴林右旗教育区等签订校级实习实训框架协议,为学生教育实习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主要针对美术学师范类学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二是例如与河南太行山写生基地、山西忻州市老牛湾写生基地、清水河县北堡写生基地、山西省永乐宫壁画研究基地等签署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主要针对美术学和设计类专业进行下乡写生和艺术实践。三是与内蒙古亲亲我家整体家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内蒙古窝阔台文化旅游发开有限责任公司等签署专业实习及专业实训基地协议,主要针对各专业项目实训、专业实习等艺术实践。

4与企业、行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序号

实习实训基地名称

地区

1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饰协会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2

内蒙古吉雅其民族服饰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3

内蒙古蒙隆职业培训学校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4

内蒙古自治区室内装饰协会

呼市昭乌达路元和建材城4楼

5

赤峰野马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

6

鄂尔多斯室内装饰协会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亿昌现代城18楼

7

亚太联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东胜区罕台镇昌盛伟业建材城B座

8

内蒙古壹生壹宅装修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

9

正蓝旗草原艺术公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正蓝旗上都镇五一种畜场

10

赤峰九州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

11

赤峰经纬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

12

内蒙古民间艺术家协会艺委会非遗基地

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

13

内蒙古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14

内蒙古斯日古楞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15

龙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16

崂山区老渔港美术创作接待中心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

17

美易美辰(青岛)文化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黄山社

18

偏关县老牛湾黄河渔家

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镇老牛湾村老牛湾景区

19

鄂托克旗阿尔寨石窟研究院

鄂托克旗乌兰镇

20

鄂托克旗蒙古族中学

鄂托克旗乌兰镇

21

蒙古秘史博物馆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鄂尔多斯市

22

呼和浩特北垣街小学主校区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23

呼和浩特北垣街小学新雅校区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北侧

24

呼和浩特北垣街小学公主府校区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主府街51号

25

乌审旗实验小学

乌审旗嘎鲁图镇

26

乌审旗第五小学

乌审旗嘎鲁图镇

27

巴林右旗教育局

内蒙古赤峰市

28

阿鲁科尔沁旗罕乌拉小学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

29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六中学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新城区

30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实验小学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31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蒙古族实验小学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32

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民族艺术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33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教育局所属中小学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34

新城区成吉思汗街小学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35

新城区八一路小学

呼和浩特市八一路市场北团校巷43号

36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北堡村写生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北堡乡

37

山西省五台山本原画院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起凤街1号

38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中山西路回族小学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南顺城街6号

39

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北街78号

40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铁路第三小学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华桥北街1号

41

列夫当代美术馆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兴安南路1号

42

悠然居威海海草房写生基地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

2.3.3 B2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情况及完成质量

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及专业特点,选题主要集中在社会调查、行业企业一线需要等。美术学师范类专业2022之前围绕艺术创作的文化主题和生活实践选题,进行毕业创作和毕业创作报告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设计类专业通过社会调查、企业课题、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以设计报告形式进行选题,并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报告。2023年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形式完成,选题主要来自区域人文主题类和专业领域。毕业论文(设计)是学院重点实践环节,有完善的实施方案及撰写要求,过程严谨有序。

2.4 课堂教学

2.4.1强化学生中心、体现成果导向,学生学习成果喜人

为落实高等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学院首先突出由“教”向“学”,由“学”向“研”,由“研”向“创”转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艺术创作指导和赛事指导。支持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利用课题制、项目制教学模式,从重视知识内容的传递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从强调讲课能力的提升转向侧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提供终结性分类评价转向加强过程评价与反馈等方面推动实施。教学评价以教学产出为重点,注重课程过程性考核,以学生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为主要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评价。近三年,通过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建设,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得到大幅改进和提升,教学研究成果显著。2023-2025年间,学生共400余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及全国设计大赛获奖 106人次;重视学生基本功和教师教育,学生连续在全区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师生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二等、三等的不同层次的好成绩。

2.4.2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情况

加强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云课堂、线上教学案例库建设等多种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打造重点线上课程,探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积极为学生搭建在线教育平台。例如:乌日汉老师在线课程《文化活化石——蒙古族服饰结构与工艺》在“智慧树平台”首批上线,在线运行13个学期。

2.4.3 健全教材管理机构和制度,确保教材选用质量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教材选用制度和教材管理办法,学院成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和教材审核专家委员会,明确责任,健全教材管理制度,负责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等。加强教材全过程管理,完善教材质量监控,优先推荐选用马工程重点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

2.5 卓越培养

2.5.1K2 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实践效果

学院重点在设计类专业中探索产教融合卓越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通过与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培养3+1模式改革,学生在校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素养课程的基础上在企业指导下完成项目实训、企业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就业创业等实训课程,以业内实战性实战实践项目入课堂为模式,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与企业合作共申报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4项,稳步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2.5.2 加强课程体系设计,立足OBE理念,优化结构,提高课程系统性建设

学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学校全面优化公共课的基础上优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从而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促进提升学生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掌握。严格对标国家标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类课程紧扣毕业要求达成,按照知识结构和能力递进的原则设置课程的先后顺序,安排各个学期的课程计划。

在学校优化公共课的基础上,形成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第一年为人文素养以及学科基础课程。第二年延续学科大类课程并夯实专业基础课程,加强素质选修课程内容。第三年进入各专业方向选修模块,同时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和创新创业等。第四年以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应用为主,主要开展实习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

2.5.3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开展教研教改项目建设

学院紧跟时代步伐,充分领悟“四新”建设的核心要义,从项目的选题、立项和研究等方面积极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开展教研教改项目的建设,并结合教师实际情况,提出“以教学改革促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促人才培养质量、以教改成效促师资队伍成长”理念,逐步推进教研教改项目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

5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1

高校民间美术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1098

国家民委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2

美术专业蒙汉双语授课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

3

《国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

4

本科高校《国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研究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级课题

5

《编结艺术》课程的课件资源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高等院校课件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

6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教育教改研究

7

毛毡工艺教程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教育教改研究

8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美育教学范式改革研究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教育教改研究

9

内蒙古高校美术版画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研究

校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课题

10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入设计教育的必要性、潜在风险及重塑课程模式创新探索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教育教改研究

2.6 创新创业教育

2.6.1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学校创新教育和专业创新教育有机结合,深入组织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竞赛、全国大学生室内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及美术专业展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等,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申报“北疆民族美术成果创新性转化研究基地”和教师创新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等创新研究平台,促进学院创新教育良好实践环境。

2.6.2立足专业特点和优势,以赛促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发挥美术与设计专业特点和优势,组织多部门、多专业、多层次合作,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在专业教育的各环节不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具体举措: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师生认识,扎实推进专业实践能力,夯实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二是多部门、多专业协调合作,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利用赛事项目驱动的实践应用,提升创新创业成果质量。四是通过邀请专家、专题讲座、非遗传承人辅导等形式,提高学生参加相关活动和赛事的积极性。

2.6.3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及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通过近几年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科竞赛成绩显著。近三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领域竞赛400余人次,获奖106人次。

2.7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7.1专业改进落实上与OBE教育理念仍有一定差距

原因:

(1)美术学根据师范认证国家标准,按照OBE教育理念修订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但在产出导向与持续改进方面成效不高。仅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结构上做到了调整和完善,缺乏精准落实。

(2)对“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达成度”之间相互支撑的逻辑关系还认识不够,以至于持续改进不够准确。

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师范认证理念,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领会OBE教育理念的内涵与核心要义,把产出导向理念的意义和重要性深入人心,融入教学各个环节。

(2)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强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负责人、专业方向带头人培训力度,以点带面,层层递进,围绕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深入研究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关系。

(3)围绕专业特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标准,有计划进行实践,最终有序推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2.7.2一流专业建设成效不明显

原因:

(1)缺乏建设意识。针对专业建设定位,缺少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建设和目标。

(2)基层教研室尚未形成课程团队,一流课程建设没有形成基础建设。

(3)专业带头人作用发挥不突出,专业带头人职称层次低,研究成果不能有效支持专业发展。

改进措施:

(1)提高认识,进一步学习学校、自治区、国家层面的一流专业建设文件精神和导向性政策法规,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顶层设计,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工作;

(2)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建设。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符合专业实际和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加强校地、校企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力。

2.7.3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名,生师比18:1。美术学类24人、设计学类16人,其中,理论类3人。学院师资不但担任本学院5个本科专业的教学任务,还承担公共美育教育和通识课程教学任务,专任教师队伍还需继续补充。

原因:

(1)设计类专业师资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短缺,根据学校发展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无法应招补充师资队伍。

(2)近五年艺术类专业博士层次高学历人才资源较少,且博士引进待遇不够吸引,引进困难。

改进措施:

(1)争取设计类优秀硕士人才引进,优化专业师资结构。

(2)进一步推进引育并举,一边吸纳引进,一边重点培养博士师资。

(3)控制招生数量,优化专业结构。

(4)加大外聘教师聘任及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

支撑材料:

2.1培养方案

2.1.1-1 学院202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1.1-2 学院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1.1-2学院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材料

2.1.2-3学院2024版实践教学大纲

2.2专业建设

2.2.1-1 美术学院本科专业介绍及专业建设规划

2.3实践教学

2.3.1-1 学院校内大学生实践基地相关材料

2.3.2-1 学院教育实习实践基地一览表

2.3.2-2 学院美术学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协议书

2.3.2-3 学院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情况材料

2.3.2-4学院设计专业实践基地一览表

2.3.2-5 学院美术学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协议书

2.3.2-5校企合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实训实践课程开展、校企“双导师”一览表等相关材料

2.3.3-1 学院毕业论文相关材料

2.3.3-2 美术学专业毕业创作开展相关材料

2.3.3-3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开展相关材料

2.3.3-4 艺术设计实践实验室相关制度文件、使用记录、报告等相关档案材料

2.4课堂教学

2.4.1-1各专业教学评价情况报告

2.4.3-1 学院教材审核工作自查报告

2.4.3-2 学院教材选用、教材审核专家委员会、教材审查情况等相关材料

2.5卓越培养

2.5.1-1 校企合作协议书

2.5.2-1 学院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一览表

2.5.2-2学院一流课程建设材料

2.5.3-1 学院出版专著、教材情况一览表

2.5.6-1 2.6创新创业教育

2.6.1-1 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规划

2.6.2-1 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典型案例

2.6.3-1 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果一览

2.6.3-2 学院近三年荣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情况汇总表

2.6.3-3学院近三年学科竞赛一览表及相关材料

3.教学资源与利用

3.1设施条件

教学行政用房占地面积8200余平,教室53余间,校内实训室12个,占地面积2000余平,实训设备总值800余万;积极推动名师工作室和职工之家等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2 资源建设

3.2.1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建设及共享情况

学院重视教学用具与教学图书资料建设,成立了教研室教研中心。教研室教研中心对全院师生开放,大量的有关画册、期刊、教学图片、范画、资料随时提供给全院教师和学生使用,师生查阅研究及研讨。学院现有省级线上视频公开课1门。学院利用校企共建平台共享设计行业课程资源,针对美术与设计专业建设《美术学科专业教育资源库》《优秀中学美术教案案例资源库》《优秀中学美术课件案例资源库》,案例类型包括专业知识、师范生素养、技能教育视频、教学实录案例、课件、教案、教学设计、习题案例等1000余门。

3.2.3适应“互联网+”课程设施建设及使用效果产业技术发展成果、产学研合作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情况

围绕“互联网+”联合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对外合作交流中心等单位,培育创新创业指导师资队伍,设立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工作室,提高教学设施和条件。以课题形式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3项。近三年每年指导学生70余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获校级奖项20余项,获得自治区级银奖1次,铜奖3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课程16门,师资培训30余人次。

6企业产学合作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企业名称

项目类别

1

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师资培训项目

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4

校企合作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

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5

联防联治(蒙、陕、宁)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1标段景观设计

内蒙古荣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标段景观设计项目

6

锡林郭勒盟全民所有森林、草地、湿地、资源环境艺术设计与公共艺术设计理论研究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合作项目

环境艺术设计与公共艺术设计理论研究项目

7

乌拉特中旗“金石交”岩画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民委

文创产品设计委托项目

3.3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校企共建课程较少,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较少,成效不明显。横向课题少、产学研成果转化服务教学仍需进一步深化。

原因:

(1)校企合作资源整合不足,在共建课程建设、案例资源共享、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上不够深入。

(2)项目转化为课程资源不足,没有形成建立联合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

改进措施:

(1)加大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的申报,推动校企合作项目向课程资源转化。

(2)加大资源整合,与行业企业共建课程,进一步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及共享。

支撑材料:

3.2.1-1 校企专业课程目录

3.2.1-2 校企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2.1-2教学案例库一览表

3.2.4-1协同育人项目一览表

4.教师队伍

4.1 师德师风

4.1.1严格执行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落实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围绕《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通报办法(修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教师师德考核实施细则(修订)》等文件及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学院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活动。学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明确教师职责任务与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要求,将师德师风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奖评优项目申报的首要要求,坚持对师德师风违规问题“零容忍”,并将师德师风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日常管理等全过程。

4.1.2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强化师德师风引领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学校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师德师风教育的系列文件精神,严格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方面的制度和法规。全面落实学院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在每年的“师德师风年度考核”“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评选中,树立和宣传学院师德师风,通过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党支部“三会一课”、专题讲座等方式,强化师德师风入脑入心,鼓励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

4.2 教学能力

4.2.1B2采取措施,提升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

一是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职称层次的提升。鼓励攻读硕博学历、参加各类进修学习等。近年来,派出专任教师队伍到蒙古国、菲律宾、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8人,6人毕业,攻读博士学位4人。派遣专任教师参加中央民族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院、中央美院、中国油画院、中国画院等机构参加培训学习20余人次,提升专任教师专业视野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个人艺术创作能力成效显著,教师艺术创作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崭露头角。二是组织教师申报教改项目、参加教学竞赛、画展、设计赛事等,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成绩显著,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领域展览获奖106人次。学院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中硕博学历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专任教师数量逐年增加,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高。近五年,教师申报各类项目38 项;学术论文发表 53 篇;出版专著 19 部;全国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奖提名 1 人,入选 3 人;全国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览入选 4 人;教师获得全区艺术创作“ 萨日纳 ”奖2人;学院师生参与的《马背神韵》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4.2.2 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科学研究、艺术创作水平的措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成立美术学油画、版画、水墨画、水彩画4个方向和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理论等9个教研室,夯实基层教学教研组织,成立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加强质量监控,成立教师创新工作室开展产学研活动推动微专业建设,积极促进了教师教学、育人、科学研究、艺术创作能力。

4.3 教学投入

4.3.1 教师投入教学、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情况及实施效果

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近年来,学院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100%。

4.3.2发挥高级职称引领教研、推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教授、副教授主持校级、自治区级项目共29项,主持或参与编写教材4部,获批省级以上一流课程建设1门。

4.4 教师发展

4.4.2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举措与成效

紧紧围绕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为中心,健全各专业教研室基层能动性,配备教研室备课室9间,博士工作室2间,教师创新工作室1间,名师工作室1间,积极推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制度,聘用银龄教师、行业导师,实施青年教师成长传帮带,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育人能力和科学研究、艺术创作水平。

4.4.4B2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是学院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充分发挥教师实践能力和课程实践属性,开展实践教学,并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人才项目、企业培训、国家民族地区骨干人才培养等开展实践教师的培训。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学院每年安排5-8名专任教师到中小学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二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促进课程体系建设,聘任行业企业导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院现聘任行业导师10人,本籍双师双能型教师10人。

4.5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4.5.1教师高水平教研成果不足

原因: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性不足,教学研究不深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足,教师成果应用转化不足。

改进措施:

(1)培养确立专业带头人,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围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与研究。

(2)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积极促进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4.5.2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缓慢

原因:认定、选拔及培养的机制落实不够,评价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发挥作用不够明显。

改进措施:

(1)培养上,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教师参与度。

(2)途径上,采取多渠道展开校企合作措施,以项目驱动促成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

支撑材料:

4.1师德师风

4.1.1-1 美术学院近三年教师年度考核材料

4.1.2-1 美术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措施

4.2教学能力

4.2.2-1 学院教研室设计一览表

4.2.2-1 学院教师进修培训学习情况统计表

4.3教学投入

4.3.1-1 学院近三年教授主讲课程统计表

4.3.2-1 学院近三年教授、副教授教学成果一览表

4.4教师发展

4.4.1-1 学院加强思政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举措

4.4.2-1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20-2025)

4.4.4-1 学院近三年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一览表

5.学生发展

5.1 理想信念

5.1.1 学生理想信念和品德修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党日、主题团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和结合实践教学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落实“五育并举”,并注重常规引导教育,利用“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平台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夯实学生思想根基,使广大同学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拼搏,不断增强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规范自身言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1.2 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情况

(1)通过定期的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及团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持续学习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积极推行优良学风建设工程和文明素养养成教育,成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压实责任,形成合力,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大力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业发展目标,将实现个人价值与融入国家需要同向同行。

(3)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文体活动、学科竞赛、行业协会主办的技能大赛,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增强学习的使命感和主动性。

(4)以“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城市文明建设”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带领广大学生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各方面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形成国家发展、为乡村振兴而勤奋学习、奋发图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5.2 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5.2.1B2 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独立解决生产、管理和服务实际问题能力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活动。通过实训项目进课堂、设计竞赛进课堂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近年来,鼓励引导师生积极参加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全区美术音乐师生基本功大赛、全区大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等学科领域各类竞赛将竞赛内容与课程有机融合,积极参与赛事命题赛道,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取得优异成绩。

5.2.2承担美育教研室工作,提高美育服务能力,助力学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美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教育教学中增强审美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内容的植入。

二是整合学院和学校师资力量,设立公共美育教研室,全面负责学院和学校公共美育美术与设计类课程开设和美育平台建设。配合学校教务部门,面向全校开设书法课程及6门美育课程。

三是利用师资、教学资源、艺术社团、志愿者及美术馆、工作室、实践基地等,成立美术与设计学院手绘社、篆刻社,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多期“红印微党课”“红印微团课”,篆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党史、团史、“雷锋精神”等24精神图谱,通过党建引领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建设相融合,实现党建业务双促进。学院与内蒙古北疆志愿服务联合会进行党建共建,建立“红石榴”志愿服务主题公园,加大服务学校和地方的能力。

四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组织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展美育实践体验活动,通过举办主题作品展、非遗体验、绘画体验等活动,提升广大学生美学素养。

5.2.3 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情况及育人效果

创建美术与设计学院“红石榴”志愿服务队,服务当地、服务社区、服务校园文化,既拓宽了师生的视野,同时也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升,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志愿资源优势,先后赴农村、牧区、中小学校、社会福利院等机构开展艺术作品捐赠、志愿植树、新农村主题文化墙绘制、支教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000小时,引导广大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服务基层,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增长才干、贡献力量,志愿事迹被环球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起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5.4 支持服务

5.4.1 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情况

学院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在晋升职称、评奖评优对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教师有所倾斜。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全员参与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实行值班制度,经常深入课堂、班级、宿舍、食堂等,并积极推进学生就业帮扶等工作。

5.4.2 学开展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情况,学业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等配备及师生交流活动专门场所建设情况

一是成立专班,联合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及本科生导师及专业教师,每年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邀请优秀校友、考研考公上岸师哥师姐、行业优秀设计师、美术家开展学术沙龙和座谈,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工作。

二是通过学校建设的心理咨询室,建立专门台账,有针对性对学业等存在心理焦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三是针对家庭困难学生,学院开展个体帮扶,发挥精准指导在促进学生学习、生活及健康发展的作用,购置考研、考公、教师资格考试、国家英语四、六级资料免费发放给学生,助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四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为每一位学生配备本科生导师,指导学业目标、课程学习、考研等专业学习问题。

五是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推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5.4.4 探索学生成长增值评价,重视学生学习体验、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成效

开展就业指导及创新创业课程,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利用就业单位,实习实践基地和企业,跟踪回访学生实习体验、发展前景及职业发展成效,及时反馈调整学生培养过程,推动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在课程设置上,分层设计就业指导及创新创业课程,低年级侧重职业认知启蒙,高年级聚焦求职技巧与创业实操,融入案例教学和模拟实训,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同时,建立“就业单位 - 实习基地 - 企业” 三方联动跟踪机制,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每月回访实习学生,每季度收集用人单位反馈,精准掌握学生实习体验、岗位适配度及发展潜力。

5.5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5.5.1学生学习主动性及专业素养有待提

原因:

(1)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驱动力不足。

(2)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旷课、上课玩手机等现象仍有存在。

(3)课程改革推进力度不足,效果不明显。

(4)办学空间有限,学生集中开展自习和创造的条件有限。

(5)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有所影响,学习效率低。

(6)院内专业学科竞赛活动不多,以赛促学氛围不够浓厚。

改进措施:

(1)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营造良好院风学风。

(2)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3)改善学习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提供完善的学习服务。

(4)进一步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任课教师学业指导作用,形成合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业发展目标,增强主动学习内驱力。

(5)加大院内学科竞赛组织力度,多举办和专业相关的创作比赛,以赛促学,推动提升学生专业创作水平。

5.5.2与国(境)外大学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以及国际交流活动开展不足

原因:

(1)办学视野与国际视野相差较远。

(2)国家性互动交流政策把握不到位。

(3)资源不足,缺少交流平台。

改进措施:

(1)转变认识,拓展渠道,加大学生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竞赛、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

(2)以学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通过学校对外交流中心等部门和校友资源等,搭建与国外专业领域国内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互学,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

支撑材料:

5.1理想信念

5.1.1-1 学院学风建设文件

5.1.2-2 学生指导服务工作情况报告

5.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5.2.2-1 学院近三年体质测试达标率一览表

5.2.2-2 学院开设美育公共选修课程相关资料

5.2.3-1 学院近三年社团活动开展情况一览表

5.2.3-2 学院近三年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一览表

5.2.3-1 学院近三年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一览

5.2.3-1 学院近三年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情况一览表

5.4支持服务

5.4.1-1 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相关材料(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

6.质量保障

6.1 质量管理

6.1.1强化管理队伍,明确质量标准

学院围绕学校出台的《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进一步推进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行动方案》等制度性文件精神,成立了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实施院领导听课评教,并制定了学院领导,学院督导,教研室主任三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学生教学信息员及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组织学生在期中、期末期间对任课教师进行评教,评教形式分为网上评教,做到评教常态化。推荐新入职教师上岗前培训和考核,保证教学质量。

6.1.2 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

根据学校考试管理制度要求,学院严肃考风考纪,每学期及时召开考务动员大会、教师考务培训,加强诚信教育。因专业特点,考试类型分为理论课开、闭卷考试和专业课观摩考试。因学院专业特殊性,实施院校两级毕业审核,严把毕业出口关,近三年未出现严重的问题论文。

6.2 质量改进

6.2.1围绕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做好教学质量监控

学院围绕学校《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制度,实施动态质量监控,通过三级评教、教学检查贯穿始终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每学期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并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学生座谈会等,从学生那里集中收集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问题教师及时交流沟通,保证了学院教师课堂教学的秩序和质量。注重实践教学、毕业创作、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质量评估,依据开题、任务书布置、辅导和审定、答辩等各主要环节狠抓落实,学院本科生毕业生创作(设计)及毕业论文几年来一直保持在较高的质量水平。

6.2.2 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与改进效果

依据学校《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从教学过程到教学管理再到毕业生,学院建立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本保障。

一是成立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组成成员包括教研室主任、学院副高级以上骨干教师等相关人员。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发展规划、重要政策和措施,并监督落实执行。二是强化协作机制,组建本科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与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协作机制,包括教务处、教学督导办公室等。三是制定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定完善了相关的制度20余项,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落到实处。例如,制定了《毕业论文创作指导办法》《美术与设计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美术与设计学院美育教育实施方案》《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美术与设计学院期末考试方案》《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检查方案》《美术与设计学院实习见习管理制度》《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请销假制度》等文件,明确了教学工作的责任分工、管理流程和考核机制,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制度保障。四是强化责任落实,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强调责任落实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相关负责人和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激励和促使教师积极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五是持续改进和创新,鼓励各专业不断开展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创新。通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和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完善和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平均每年开展有组织的教研活动4次以上、期中期末教学工作自查2次,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展览2次、接受学校以及各层次团体交流活动20余次。

6.3质量文化

6.3.1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营造质量文化氛围

学院围绕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目标,院领导、督导组、教研室、教师及学生全方位参与,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行质量管理,强化师生的质量意识。

6.3.2 坚持及时全面,扎实推进办学信息公开

按时组织召开学院教学工作会议,及时传达学校教学相关文件。针对学院教育教学情况、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编制、教学成果申报、科研项目申报等及时进行信息公开。

6.4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学院全员参与质量文化氛围不浓厚,尚未形成自主参与、自我提升、自动检测、自我纠错、自主优化的“五自”质量文化氛围。

原因:对质量文化缺少系统地梳理、凝练和深入研究。基层教学组织开展质量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改进措施:

(1)通过建章立制,把质量活动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深刻把握质量文化内涵,切实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校园质量文化。

(2)通过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引领质量文化、质量标准、质量检测、质量体系构建。

(3)围绕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目标,探索出一条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管理走向引领的质量文化建设有效路径。

支撑材料:

6.1质量管理

6.1.1-1学院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6.1.2-1 学院近三年教学检查工作计划与总结

6.1.2-2 学院近三年实习工作计划与总结

6.1.2-3 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安排材料

6.1.2-4 学院近两年试卷

6.1.2-5 学院实习手册、报告等

6.1.2-6 学院理论课达成度分析报告

6.2质量改进

6.2.1-1 学院加强质量监测具体措施

6.2.2-1 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

7.教学成效

7.1 达成度

7.1.1 学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各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报告、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报告、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报告基本完成,从分析情况看,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达成基本符合毕业要求。根据审核评估、师范认证工作需要,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定稿的情况下还需进一步改进。

7.1.2 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建立情况及跟踪评价结果

(1)建立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开展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跟踪调查及对学院教学质量评价调研,有效地改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

(2)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协同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专职辅导员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和材料汇总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反馈。

(3)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主要通过第三方调查及学院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实地调研等形式,跟踪毕业生的发展与社会评价。

(4)学院与毕业生就业基地和长期合作单位,保持毕业生监测和反馈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掌握毕业生的有关情况。

(5)学院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二维码》所反馈的信息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回收的调查问卷和相关材料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整理。

7.2 适应度

7.2.1 学本科生源状况

表7学院近三年学生生源统计汇总


地区

内蒙古

广西

河北

河南

年级

学制

专业

本科

专升本

本科

专升本

本科

专升本

本科

专升本

2023级

产品设计

0

9







服装与服饰设计

12

9







环境设计

26

20

1


1


1


美术学

80

27







视觉传达设计

28

19

1


1


1


合计

146

84

2


2


2


2024级

产品设计

16

12







服装与服饰设计

12

9







环境设计

18

32







美术学

82

29







视觉传达设计

0

34







合计

128

116







2025级

产品设计

40

9







服装与服饰设计

10

5







环境设计

12

27







美术学

78

20







视觉传达设计

0

11







合计

140

72







7.2.2B2 毕业生面向学校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企业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

学院毕业生面向内蒙古地区和企业就业情况良好,符合学校办学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立足区域办教育的理念;区内就业比例也相对较高,突出了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毕业生就业所在单位较分散,区内各地区就业单位分布较广,能够为各地中小学美术老师的培养和当地产业行业培养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表8近三年结业情况汇总表

学科专业

名称

(级别类型)

批准时间

2023

2024

2025

授予学位人数

就业率

授予学位人数

就业率

授予学位人数

就业率

美术学

(本科)

2009

107

74.77%

86

62.79%

105

83.81%

产品设计

(本科)

2011

11

100.00%

17

100.00%

21

86%

环境设计

(本科)

2011

51

78.43%

41

97.56%

63

88.71%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2013

13

100.00%

12

91.67%

21

95.24%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2013

82

73.17%

44

95.45%

49

86%

7.3 保障度

7.3.1 教学经费以及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艺术场馆等资源条件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教学行政用房占地面积8200余平,教室53余间,版画实训室、皮衣实训室、金属工艺实训室、计算机机房等实训室12间,美术馆、非物质文化体验馆1个,北疆民族美术成果创新性转化研究基地1个、教师创新工作室1个,教室、实验室、机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余万元,能够满足本科生日常校内学习、实训和自主学习需求,具备了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实训实践良好的环境。

表9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使用部门

实训室名称

1

产品实验室

金属工艺(西美术楼102)

2

产品实验室

皮革艺术实训室(沃德楼117)

3

服装教研室

服装设计实训室(都林楼120、103)

4

版画教研室

丝网版画印刷室(西美术楼106)

5

版画教研室

铜板画室(西美术楼108)

6

版画教研室

木版画室(西美术楼109)

7

环艺教研室

1号机房(西美术楼206)

8

环艺教研室

2号机房(西美术楼209)

9

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3号机房(西美术楼301)

10

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4号机房(西美术楼307)

11

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

5号机房(西美术楼308)

12

环艺教研室

6号机房(西美术楼309)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5楼

14

教师创新工作室

美术与设计学院116

15

学员资料室

美术与设计学院401

7.3.2 教师的数量、结构、教学水平、产学研用能力、国际视野、教学投入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44人,其中博士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8%;教授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9.1%;副教授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9.5%;硕士生导师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81.8%,有国外学习经历的15人,占教师总数34.1%。在校本科生757人,生师比17.2:1。教师队伍数量略显不足,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整体上基本合理,但按专业分布情况不均匀,通过行业导师聘用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表10师资队伍情况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

学源

专业

1

巴图

教授

硕士研究生

中央美院

美术学

2

道日娜

教授

本科

师大

服装

3

金兰

教授

硕士研究生

师大

美术学

4

图布心

教授

硕士研究生

日本

美术学

5

高特木乐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师大

美术学

6

塔娜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内艺

美术学

7

乌云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师大

美术学

8

伊丽亚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日本

环艺

9

包都荣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师大

美术学

10

包曙光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日本

产品

11

宝力格

副教授

本科

师大

美术学

12

哈斯乌拉

副教授

本科

内艺

美术学

13

萨仁高娃

副教授

本科

内艺

美术学

14

阿茹娜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日本

美术学

15

芬笋得日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内艺

美术学

16

马争芳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蒙古

视觉

17

陈苏丽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西南民大

环艺

18

额尔敦

讲师

博士研究生

日本

环艺

19

张丽丽

讲师

博士研究生

师大

美术学

20

王天翼


博士研究生

哈师大

美术学

21

包银峰

讲师

硕士研究生

师大

美术学

22

魏伟

讲师

硕士研究生

农大

环艺

23

木仁

讲师

硕士研究生

蒙古

产品

24

舒贝

讲师

本科

农大

视觉

25

白斯古朗

助教

硕士研究生

蒙古

美术学

26

白永丽

讲师

硕士研究生

内艺

美术学

27

吉木色

讲师

本科

西北民大

美术学

28

斯琴

讲师

硕士研究生

蒙古

美术学

29

马迎春

讲师

硕士研究生

蒙古

美术学

30

萨仁图雅

讲师

硕士研究生

师大

产品

31

孟和乌力吉

讲师

硕士研究生

师大

美术学

32

海军

讲师

硕士研究生

蒙古

美术学

33

乌日汉

讲师

硕士研究生

内工大

服装

34

王萨茹拉

讲师

硕士研究生

辽宁

美术学

35

佟子健

讲师

硕士研究生

蒙古

服装

36

那顺门德

讲师

硕士研究生

蒙古

视觉

37

巴特尔

讲师

硕士研究生

师大

美术学

38

格日乐

讲师

硕士研究生

师大

美术学

39

敖日格勒

讲师

硕士研究生

蒙古

产品

40

萨仁满都拉

助教

硕士研究生

内艺

服装

41

斯毕米德格

讲师

硕士研究生

师大

产品

42

都仁毕力格

讲师

硕士研究生

内艺

美术学

43

白萧天

助教

本科

农大

环艺

44

郭红


本科

内艺

环艺

45

吴利春


本科

农大

管理岗、教辅人员

管理岗、教辅人员

46

吉木斯


硕士研究生

农大

47

白格丽

讲师

本科

日本

48

青亮


硕士研究生

师大

49

吴丰林


硕士研究生

中央音乐学院

50

马玥


硕士研究生

师大

7.4 有效度

7.4.1 学人才培养各环节有序运行情况

围绕学校制定的《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相关文件,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逐步完善和建立了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科学规范教学质量标准和行之有效的检测体系,确保本科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保障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7.4.2 学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情况

学院在修订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根据OBE理念和专业认证要求不断完善,在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同时注重学生素养课程设置,在美术学师范类专业中,加强教师教育内容及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设计类专业加强整体规划与推进建设,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通过项目培育、赛事打磨等教学形式,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

7.4.3 近五年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十个典型案例及培养经验

案例1 杨彤,2020 届毕业于版画专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版画专业 2016 级学生,政治面貌为中共预备党员,在校期间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现就读于内蒙古艺术学院,攻读美术与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其版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作品展,2024 年毕业作品《盛装》被选入第十届 “那山?那水?那云” 美术作品巴彦淖尔邀请展,同年作品《祥和》被选入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小版画暨藏书票展,作品《雪中色达》被选入 “光荣与梦想” 国际建筑主题美术线上展,年末作品《蛇年吉祥》入选巳序呈祥 —— 小版画暨藏书票作品展;2025 年作品《盛装》再次被选入深圳女画家协会成立 35 周年 “时代芳华” 主题展览,同年作品《茶影鎏金》分别入选 2025 世华创新春书画云上尚展决赛总展览和经纬交响 —— 首届中俄艺术作品双年展。

案例2 白若男,2020 届毕业于版画专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版画专业 2016 级学生,政治面貌为群众,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获得自治区三好学生称号,现就职于通辽新城第一小学(通辽红军小学),工作期间 2023、2024、2025 年均获得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教师奖。

案例3 伊拉嘎其,2020 届毕业于中国画专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画专业 2016 级学生,政治面貌为群众,2020 年 7 月毕业,2020 年 9 月就职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中学,在职期间多次获得市级和旗级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2022 年在体育与艺术教学活动中的学、练、赛的实践研究课题中被评为一等奖,2023 年 9 月被评为一级教师,2023 年在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及策略研究获得三等奖,2024 年在全旗中小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中学美术二等奖。

案例4 胡日查,2020 届毕业于中国画专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画专业 2016 级学生,政治面貌为群众,2020 年 7 月毕业,2022 年 3 月就职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海鲁吐镇中心学校,在职期间多次获得市级、旗级 “优秀指导教师” 荣誉称号、“优秀教师” 荣誉称号等。

案例5 宋睿雄,2021 届毕业于版画专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版画专业 2017 级学生,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专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曾荣获学院优秀共青团员、自治区高校三好学生、校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员” 等荣誉称号,现就职于包头市中共达茂联合旗委组织部。

案例6单永发,2021 届毕业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2017 级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及 “自治区优秀毕业生” 称号,曾任院学生会副主席,策划活动 30 余场,服务师生超 2000 人次,获评 “优秀共产党员”,现自主创业,2022 年创办内蒙古仕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专注考研、专升本、日语及教师资格培训等业务,自主研发教学体系,专升本及西部计划考过率近 90%以上,考研通过率领先行业,已助力超 1000 名学生升学,公司现有全职 11 人、兼职教师 27 人,正成长为内蒙古地区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案例7 乌云嘎,2022 届毕业于产品设计专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2018 级学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被评为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2022 届毕业生优秀毕业生”,现自由创业,2024 年在阿拉善盟青年工艺美术大师比赛中,其 “额尔德尼” 亚克力灯作品获得首届阿拉善盟工艺美术相关奖项,本人被评选为阿拉善盟工艺美术大师。

案例8 贺伟翔,2023届毕业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2019 级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获评优秀教官、优秀退役军人、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学生干部、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其间荣获优秀义务兵称号,现就职于包头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参加工作后继续保持优良作风,获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将学院培养的审美素养、纪律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充分运用于公安实战工作中,展现出扎实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

案例9 张艺烨,2023 届毕业于美术学专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 2019 级学生,毕业于美术学版画方向,政治面貌为共青团员,在校期间表现良好,现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攻读美术与书法专业版画系版画创作方向专硕研究生,就读期间获得二等奖学金荣誉称号,其版画作品《酒基?铁纪》在西安市首届创意绘画艺术节中获得二等奖,且获奖画作被永久收藏于陕西凤美术馆,目前积极跟随导师参加相关学术项目和学术研究活动。

案例10 刘奕奕,2024 届毕业于版画专业,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版画专业 2020 级学生,政治面貌为群众,在校期间多次获得 “优秀学生奖学金”,展现出优秀的专业能力与学习态度,现就读于罗马第二大学(Tor Vergata University of Rome),学习艺术史专业,同时任职于罗马中华学校,担任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启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深受学生喜爱,被评为 “学生最爱戴的教师”,辅导多名学生创作艺术作品,并成功入选 “中意建交 55 周年作品展”,为推动中意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7.5 满意度

7.5.1 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对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学院对在校生通过学生座谈、学生干部、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满足学生反映相关问题诉求展开立行立改。学院书记、院长及其他班子成员通过教学检查、期中座谈会等形式,全面认真地听取学生在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督促解决发现的问题落实。毕业生对“培养目标中专业核心能力要求明确合理”“现有培养目标职业定位合理”“现有培养目标特色鲜明”“现有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准确合理”“培养目标职业素养描述准确合理”选择“非常合理”“大部分合理”和“基本合理”的占比均在98.67%以上,接近或超过90%的学生对学院引导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所开展的工作和组织的活动持满意态度。

7.5.2 教师对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学院通过发放二维码开展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大学习大讨论形式的座谈会等,收集广大教师意见和建议,总体上,教师对教学管理、教学安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满意度调查以及专业相关教师对“专业核心能力要求明确合理”“现有培养目标特色鲜明”“培养目标职业定位合理”“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准确合理”“培养目标职业素养描述准确合理”5个方面选择“非常合理”“大部分合理”和“基本合理”的调查结果,占比在100%。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困惑,组织专门会议,引导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改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文件规范等方面进行专门指导,持续改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良性发展,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7.5.3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问卷及走访,详细、全面地了解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发展现状、综合能力、专业知识结构、行业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评价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点差显示,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教育情怀”“身心素质”“美育理念”满意度占比分别为86.67%、75.56%、71.11%;“组织课外活动能力”“美育研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满意度占比分别为82.22%、64.44%、64.44%;学科专业知识91.11%,总体反馈良好,该数据说明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个别素养方面有更高的期望,这也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改进的地方,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

7.6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7.6.1 学院教学空间、教学设备、教学经费等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所需。

原因:

(1)由于专业特点,需要大量的画室等固定教室。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文件要求的18平米/生标准测算,现在校生757名,空间略显不足。

(2)学院实训设备多年未得到更新,一定程度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3)学院运行经费以及实验室设备维修维护经费划拨不足。

改进措施:

(1)争取财政经费,做好专业教学分区整体规划及具体教学功能规划。

(2)积极申请学校教学经费投入,加大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力度,争取对实验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

7.6.2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夯实,坚持OBE教育理念育人未形成根深蒂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不能够充分满足社会需求

原因:

(1)依据OBE教育理念而进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不够深入。

(2)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持续改进不足。

(3)教学过程中针对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实践技能培养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

(1)加强美术学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优化课程体系。加大设计类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动态调整。

(2)通过各种途径促使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社会企业实时对接,熟悉行业前端的技术与理念,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岗位。

支撑材料:

7.1达成度

7.1.1-1 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7.1.1-2 设计类4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7.2适应度

7.1.2-1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情况的分析报告

7.1.2-2 学院近三年生源情况分析报告

7.3保障度

7.3.1-1 学院教室分布表

7.3.1-2 展览馆、体验馆相关材料

7.3.2-1 学院教职工一览表

7.3.2-2 学院生师比情况一览表

7.4有效度

7.4.1-1人才培养方案各个环节文件

7.4.3-1 美术学院近五年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

7.5满意度

7.5.1-1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对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调查表及分析报告

7.5.2-1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7.5.3-1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表及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