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 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1日 浏览次数: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千百年来,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在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进了人民群众的血液和灵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内蒙古包头钢铁厂建设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全国各地迅速掀起支援包钢建设的热潮,来自22个省55个市300多家企业的设备和材料源源不断运到建设工地,包钢很快提前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内蒙古成立专门接收安置机构,抽调医护和保育人员,先后接纳东部地区3000多名孤儿,并负责孩子们的医疗保育工作。草原母亲们把这些孤儿视为“国家的孩子”,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以博大的胸怀精心抚养教育孤儿成长成才。“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见证。这些感人故事告诉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大家庭中的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强化网络文化建设,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谋划好、实现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让改革发展成果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十大博彩公司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让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和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