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23456”工程?

2025-10-16 阅读量: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学校不断充实、系统实施“23456”(即两月、三周、四节、五日、六进)工程,确保全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有安排、有重点,以加强各民族师生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推动学校科学、系统、连续、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两月”即分别将每年5月和9月确定为民族政策宣传月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识、增进民族情感、促进民族沟通交流。
  “三周”即分别将每年5月、9月、11月最后一周确定为民族法制宣传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交流周和民族团结进步展示周。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相互交流学习民族团结进步认识体会和经验做法,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就。
  “四节”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创新活动形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各族师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五日”即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志愿者日、“我们的节日”。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六进”即进社区、进牧区、进企业、进部队、进乡村振兴联系点、进中小学。充分利用学校特色和资源优势,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作用,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宣讲活动等。

  充分发挥国家级、自治区级、盟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高校的引领作用,努力使每一名同学成为铸牢中华民共同体意识的播种者和推动者,为完成好自治区“两件大事”贡献力量。